我第一次看到朱传宏的画作,还是在山西省建党八十周年中国画邀请展的活动中。因为我原来是搞版画创作的,近三十年来,也喜爱画中国画,难免有所研究。
其中的一幅墨竹特别吸引了我的注意,面积可能也就二平尺多一点,画面潇潇洒洒,在笔墨上他尤其骨法用笔,以书入画,他的画之所以苍厚朴拙,正渊源于深厚传统笔墨功力。他从苍劲雄浑的笔墨中受到启发,注重学习各种书体笔法,他的画以篆隶为主,行草为辅,方中求圆,直中求曲。既有篆隶的力度,又有行草的灵动,用笔凝重,古拙而不呆板。
经了解我才知道,朱传宏早年参军到山西,专门负责接待工作,认识了许多知名的画家,他为人机灵,勤于请教,画家最喜欢爱学习的画友,给予了很多指导,所以他的眼界很高,起点很高,这种便利的条件,使得他的技艺日渐成熟完善。他出生在江苏涟水前进陈祝村,其外公余超时是当地有名的老中医,并且精通书法。七岁时便在外公指导下,与表兄余根红一起学习书法,从颜柳入手,并且早年大量的临习历代大师的佳作,深入学习唐诗宋词,增加了自己的学养。
后来,朱传宏拿来了一本《朱传宏画集》请我指导,我从头到尾翻看了几遍,总的感觉这批作品是学习传统,化合自我的产物,基本属于传统一脉。朱传宏在艺术上已经有了自己追求。常言道画山水要有神韵,画花鸟要有情趣,花鸟若失之“情趣”,则无异于动植物标本,又因人而异,各人表现出不同的特点。朱传宏追求的是一种稚拙,纯朴的美,笔墨夸张简洁,绘画、书法都有很高的造诣,让我觉得艺苑后继有人。
在他的花鸟画作品中,既有梅兰竹菊,还有天竹、芍药、南瓜等等,但我特别喜欢他的向日葵,尤其是其中的“红运当头”画面以向日葵为主,中间还穿插几枝秋菊,下面浓淡相间的几块石头,我觉得这幅画富有传统,而且很完整,洋溢着诗一般的田园生活气息。实际我认为花鸟画最能画出意趣,但也最难突破陈观,画出新意,意趣好像来自题材本身,实际更重要的是来自画家观察生活,以及处理生活和艺术表现之间关系的能力和方式,即“造化”和“心源”关系,他在这方面素质表现的比较好。在中国画的创作中,学习几年都能画上几笔,但是在绘制大幅巨作时,要求艺术家具备综合的创作修养:其中关健是要有丰富的学养和开阔的胸襟,知道虚与实,墨白灰的关系;还有整体驾驭和控制能力,这种能力不光是学习就能达到的。尤其是那几幅丈二匹大幅巨构;画的很好,其中墨竹为历代画家所崇尚的题材,画竹者千千万万,但是能有面貌而又画得很好的却很少。而今更是如此,每年美院毕业和美术团体培养的研究生很多,动则是前人的重复;而朱传宏他绘制墨竹,从来都是随心所欲。不经意之间便直取竹之魂魄,他画的有风中之竹、雨中之竹等等。他每一笔都很注意变化,另外好几幅都是描绘春天的感受,我觉得很好,藤本技法很高,都是传统的感觉,但是经过他的调整具有人性化。他把公鸡当成人物画来创作,笔墨互相对比,严谨又不失夸张,鸡冠鸡爪的用色很雅致,都是书法之笔入画,极具书卷气,天然成趣。
除此之外,我还很欣赏他的凌宵、葡萄、紫藤、天竹、芭蕉等等,主要表现在他的笔墨上,善于用线,在变化中得到花鸟的生动之趣,尽管只是传统的表现方式,但是他又能创造出一种现代的意境,特别是有时以类似“铁丝”的线条,表现出造型中的一些现代特质。他比较注意传统技法的运用,但又不排斥新的技法和新的笔墨,从他的画中可以看到中国绘画的继承和新生。
朱传宏的作品多是继承传统,少于创新之感,尚未形成自己的固有风格。但是这不是缺点,艺术家就应该在创作中吸取传统文化的精髓,不断完善自己,历代大家都是老年变法,才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,如果过早的人为创造风格,总难免会生硬。
相信朱传宏在以后的中国画创作道路上,一定会自然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。
注:本文作者——力群